一度让舆论哗然的吉林烟草工业公司给职工缴纳天价公积金事件,近日有了最新进展。经核查,该公司五名高管共超额缴纳公积金233.83万元,目前这部分资金已由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其个人账户退还给吉林烟草工业公司,其他超缴人员的清退工作正在进行中。事件告一段落,但对于事件何以发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等关键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厘清。
此事曝光后即受到舆论批评,批评者多基于垄断行业的隐性福利,其对于当前收入格局的影响,对社会公平的破坏,一并成为舆论议题。考虑到此前兰州石化爆出12万元年度住房公积金事件,而前些年山东网通亦曾为职工月缴6389元住房公积金,此次吉林天价公积金事件的个案色彩被淡化。尽管过去几天,媒体在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过程中遭遇障碍,涉事部门在回应过程中也是语焉不详,但对于熟知类似垄断行业灰色福利现象的民众而言,这种状况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现实的有利角度。
回顾这样一个严重违规的事件,不难发现,个别部门在此过程尽管难辞其咎,但其所作所为并非全然来自个人的利益诉求。特事特办的工作风格,政策内外有别的“传统”,这些当前制度基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才是支撑其违规的核心资本。让公众骇然的天价现象,未必能在那些利益相关者身上引发共鸣。民众所质疑和批评的,恰恰是过去他们所习以为常的。民间的批评话语看似正义凛然,但面对的却是一个不完美乃至公平稀缺的现实。
具体而言,诸如类似的天价事件在垄断行业持续出现,其实并非偶然,它验证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格局中,还存在大量不合理不公平。只要这种不理想的分配制度未能改观,天价事件就不会绝迹。考虑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尚在规划落实阶段,今天对被曝光的个案的批评与整改,所能起到的作用,或仅在于避免类似的极端现象,惟愿个案所暴露的制度漏洞能得到修复。
垄断企业通过公积金渠道分派福利,这反映出当前的公积金制度存在漏洞。公积金制度的初衷是为帮助普通民众实现购房需求,事实上,即便是在今天的公积金制度格局中,其公平水准还值得商榷,民间不乏有人呼吁取消此制度,他们认为该制度并没有促成公平相反加剧了当前的不公平。垄断企业利用该渠道为高管谋取福利,意味着后者在享受天价福利的基础上,今后还可利用公积金这一渠道为自己谋取二次福利。因此,此极端现象不仅展现了垄断企业在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方面普遍存在的原罪,其对现有制度设置的消极影响,也颇引人关注。
根据延边州2013年新的公积金管理办法,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0%,而吉林烟草工业公司高管每月缴纳18018元公积金,几乎是最高上限的3倍。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对此解释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公积金管理部门存在考核公积金归集总额和增幅等要求。如此可见,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工作中,提高公积金总额和涨幅即是重要的政绩表现。在普通民众看来,公积金管理部门致力于公共福利,然而一旦提高公积金总额这样的要求成为部门利益和绩效要求,这样的公共福利难免就要变质。
层出不穷的国企福利加剧了民众的灰色想象,舆论批评的正当性显而易见。鉴于公积金制度为国企分派福利开方便之门现象曾出现多次,此次吉林天价公积金出现后,不少人呼吁对此现象展开深查。过去对类似现象的关注焦点往往局限于享受此福利的国企高管,道德审视的倾向亦可能忽略人为的过错,而事实上,若追究其中的细节,势必可以从中挖出相关的负责人,显然,给予他们相应的惩处,才是避免此类现象的切实之举。(来源百乐居)